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08/4/1fntx.html
政府推動文創產業六年多,從法案推動到配套措施,進度上緩如牛步。面對民間抨擊聲浪,馬政府在新
的一年,全面動起來,從府內的圓桌論壇到行政院成立跨部會的推動小組,讓外界感受到政府拚文創的決心。
過去政府推動文創最令人詬病之處,在於將文創產業細分為十三個項目,不僅多而失焦,十三個項目還分屬
四個單位,經濟部掌管五項、文建會四項、新聞局佔三項,跨部會之間缺乏協調、整合機制,讓文創推動的
裹足不前,陷入多頭馬車的窘況。
催生新版文創法 排第一
文創產業的多項讓人頭昏,「文創法」草案的研擬過程問題也甚多。舊版「文創法」草案由經濟部主導,二
○○七年經行政院通過後送入立法院,但草案內容與業界期望甚遠,反彈聲不斷。也因此,總統馬英九上任
後,便將草擬新版「文創法」的大任轉交至文建會之手。
不過,「文創法」雖能幫助產業發展,並非萬靈丹,若缺相關資源、實質配套也是枉然。況且很多政策、措
施的實施不涉及法令,只需要相關部會的協助即可對文創產業有所助益。
從今年一月十六日起至四月十日,在總統府內舉行了六次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最大的目的就是透過此一
平台廣納各界建言。在副總統蕭萬長的主持下,來自十四類的文創產業代表輪番上陣,針對各產業所面對的
困境以及需求,提供最直接的建議,以避免政府政策不符實際與民間認知相左。
集思廣益 圓桌論壇激盪
圓桌論壇至今已召開三次,各界所達共識甚多。首先將研議在文創法草案增列文創產業排除適用政府採購法
的相關條文,也針對補貼或減稅提出方案。另外也產生因應文創產業人才不足,教育政策應配合加強培育人
才,以及政府應提出具體政策讓重點文創產業充分發展等共識。
在論壇中,各界代表也提出許多開創性的見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便指出,教育是最重要的根基,政府
應該尋找和創意產業有關的學校做重點培植,確保人才源源不斷。台灣的問題就是闖出一個東西來之後,無
法源源不斷繼續下去。另外,在社會教育方面,如果一般民眾的文化藝術消費支出不能抵稅的話,政府就不
要談有心推廣文化產業,因為政府就算輔導文化團體演出,終究還是要有觀眾。
向下扎根 補助學生看展
新象創辦人許博允則說,台灣小學到大學的人口約有五百萬,如果政府支助每人一學期兩千元看表演,一年
不過一百億元,比消費券的發放金額少得多,但對表演市場、文化教育助益甚大。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提出,大陸的官員提到他們小時候聽鄧麗君,一直到今天聽周杰倫,從瓊瑤一直看
到白先勇,為什麼在台灣卻看不到一個鄧麗君館?台灣觀眾看不到這些台灣最優秀的東西,像歌手蔡琴必需
到大陸發展,就是因為她在台灣沒有固定的舞台,如果能把流行藝術包裝起來,就會成為台灣的文化與觀光
優勢。
明華園藝術總監陳勝福指出,如政府願意以對待非洲友邦的方式來扶植台灣的文化藝術或影視產業,那麼他
們將發展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亮度。
跨部會推動 與時間賽跑
在府內進行圓桌論壇的同時,由行政院長劉兆玄擔任召集人、政務委員曾志朗與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擔任副召
集人的「文創產業推動小組」,也在三月四日召開首次會議,推動小組為跨部會組織,成員除了與文創相關
的各部會代表外,還包括台藝大校長黃光男、導演侯孝賢、企業家林百里、電視製作人王偉忠等人。
推動小組主要功能為綜理產官學界的想法,同時將圓桌論壇所提出的共識和可行政策交由各部會進行有效率
研擬和執行,讓各界建言不再淪於空談,與文創相關的事權更為統一。
根據馬蕭競選時所推出的政策白皮書,上任一年內將完成「文創法」立法,全面改善創意產業環境及產業結
構,針對創作、市場、流通、創投及賦稅條件進行全盤翻新。如今,新政府上任即將屆滿十個月,從總統府
至行政院動起來速度,看來正努力與時間賽跑。
- Mar 09 Mon 2009 23:27
發展軟實力 政院成立文創推動小組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